大家好,我是 Kaka,在东南亚深耕两年的本土玩家,经营泰国、越南、马来西亚三个国家。这是我坚持日更的第28天.
今天聊点干的——
为什么我说东南亚电商,还在走中国10年前的老路?
以及,东南亚电商还能干几年?
01|东南亚,还在走中国10年前的老路
东南亚现在的电商环境,说白了,就是在补课。
?? 平均年龄不到30岁,6.7亿人
?? 人均GDP刚4000出头,家电、手机、厨房小电器刚需起飞
?? 人均每天上网6小时以上,互联网覆盖80%+
就像我们当年,家家户户换洗衣机、换热水器,网购第一次突破心理防线,大家开始在网上买一切。
所以越南去年电商增长52.9%,印尼的电商渗透率才11%,离咱们现在27%还差一大截。
意味着啥?
每多提升1%,就是几十亿美元的新盘子。
02|平台只是一把尺子
有人老问:
Kaka,“要不要上 Shopee?要不要搞 TikTok Shop?”
我说,这些平台就是市场的体温计。
哪个平台份额多,说明用户在哪儿买
哪个平台玩法新,说明那边开始卷
年轻人多,钱包刚鼓起来,愿意买,敢试新。
所以别太神话哪个平台,平台永远只是工具。
03|老的“铺货”,还在吃,但开始挑嘴了
很多人靠铺货赚到第一桶金。
只要你懂选品,国内测完还热乎着就搬过来,就能比别人多吃两年。
但别忘了——
老的铺货模式在这里还活得不错,是因为市场刚起步。
等到更多玩家涌进来,消费者眼光一旦变挑,就会和国内一样:
比品牌
比服务
比体验
那时候没做出差异化的店,就慢慢被淘汰。
04|这里照样要熬,也一样翻车快
东南亚看似门槛低,好像随便来都能挣钱。
其实翻车的更多。
有些卖家:
仓储选错地,清关被卡
不了解本地禁忌,设计踩了文化红线,货全砸手里
能长期赚到钱的,还是那些跑得勤、反应快、心态稳、供应链柔软的。
05|新的门槛,慢慢在逼近
现在看着还好像2010年,但你别忘了,中国用了10年走过的路,有我们这些出海人的加持,东南亚很可能用3-5年就走完。
未来三年,最明显会出现三个门槛:
用户从便宜到要好用,要品牌
平台从粗放流量到看ROI
到那时候,能留下来的,都是有点体系、有点准备的。
06|普通人的机会窗口,真的不多了
经常有人问我:
“Kaka,东南亚是不是已经太卷了?”
其实还远没到国内那么卷。
但是留给普通人的窗口期,真就三年左右。
一旦东南亚电商的渗透率接近中国,
市场红利就变成强者的游戏。
到时候,
平台给头部更多流量,用户只认品牌,税费和合规一层层压上来,
想裸着跑就难了。
? 最后说句实话
东南亚不是拯救所有人的避风港。
它只是给了普通卖家一辆还能开几年的时光机。
但机会从来不等人。
再犹豫,就要排到第二梯队了。
「思路出海」精选内容